党群工作

奋战草王坝 甘当“新愚公”
来源:《党建》杂志|作者:本站编辑|发布时间:2018-09-12|浏览人次:1635 返回

 

□ 黄大发

  黄大发,汉族,曾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大队大队长、村长、村党支部书记。上世纪60年代起,他带领群众,历时30余年,靠着锄头、钢钎、铁锤和双手,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,地跨3个村的“生命渠”,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。2017年4月,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“时代楷模”荣誉称号。2017年11月,荣获第六届“全国道德模范”。2018年3月,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。

    2017年11月17日,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,我作为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(原草王坝村)的名誉村支书,被评为2017年度“全国道德模范”,很荣幸参加了大会。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与会代表的时候,亲自拉开前排的椅子,一再邀请站在后面的我和“中国核潜艇之父”黄旭华坐到他身旁,一起合影留念。我这个边远山区的一名普通老党员,只做了一点很小很小的事情,习总书记对我却如此关心、如此尊重,使我很受感动,也感到非常光荣。

    我是1935年11月出生的,1958年,23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迄今已经有60年党龄了。也就是在这一年,我被村民们推选为草王坝的大队长,那时的草王坝是一个偏僻闭塞的小山村,没水、没电、没路,村民一年到头只能吃到苞谷饭。乡亲们形容草王坝村“山高石头多,出门就爬坡。一年四季风沙大,过年才有点米汤喝”。虽然几公里外的野彪村水源充足,但可惜两个村子被几座大山所阻隔,乡亲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清亮的水源而用不着。

    我从当上村干部的那一天起,就立下誓言,要为乡亲们干三件事:引水、修路、通电。我用了整整36年时间,带领乡亲们在莽莽深山中修了一条水渠,这条水渠绕过3座山头、穿过3道绝壁,引来清亮甘甜的清泉,滋润了祖祖辈辈干渴贫穷的草王坝村,我因此被乡亲们称为“当代愚公”。

    现在回想起来,这是一个多么大胆的决定,又是一条多么艰难的道路。只有做起来之后,我才明白,梦想是美好的,现实是残酷的。刚开始修建水渠时,没有资金、没有技术,只能一分一厘地筹集资金。因为不懂技术,水渠勉强修好之后,各种问题层出不穷,引来的水在半路就漏光了,修修补补10多年,这水怎么也进不了草王坝村。起始10多年的修渠历程,不但没让草王坝的乡亲喝上水,反而让曾经信心满满的乡亲们泄了气。

    1988年,在一片讥笑声中,已经53岁的我再一次下决心:不把水引到草王坝绝不罢休。以前吃了不懂技术的亏,这一次我“学乖”了,向组织申请到乡水利站跟班学习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三年时间的跟班学习,我这个门外汉逐渐掌握了修渠的技术,初步摸清了修渠的奥妙。

    我又一次信心满满地回到村里,动员乡亲们继续修渠。刚开始,乡亲们都很反对。面对大家的质疑,我说了三句话,第一句是:这次修不好水渠,我的名字就倒过来写;第二句是: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我要用生命去为大家修好水渠;第三句是:我拿党籍做保证,一定修好这条水渠。在我的游说下,陆续有乡亲捐钱捐物,算是赞同了我的倡议。

    1992年,又是一个春天,和着春雷的响动,修渠的炮声再一次在大山里响起,乡亲们又一次开工了。这次,施工队在前面用油钻机凿石壁打槽,乡亲们在后面跟着填土方,干得热火朝天。

    修建水渠要经过3座大山、大小9个悬崖、10多处峻岭,大土湾岩、擦耳岩和灰洞岩3道绝壁最为险要,要从悬崖峭壁上打出半幅隧道才能通过。

    在修擦耳岩段时,一处倒悬的崖壁无法测量,专业施工人员都不敢下去。我二话不说,把麻绳系在自己身上,让人拉着吊下悬崖,像半空中飘飞的鹰。吊到悬崖背后,大家看不到我了,吓得大气都不敢出。这时候,我在下面大喊了几声,证明自己没事,大家这才放了心。

    好几次,我与死神擦肩而过。在修一处隧道时,炮响之后我第一个进洞打钢钎。钢钎拔出来才发现,上面的黄泥赫然粘着一根未引爆的雷管,我情急之下趴在地上,用背篼罩头躲过危险……

    经过2年多时间的努力,一条绕过3座山头,穿过3道绝壁,主渠长7200米、支渠长2200米的引水渠终于竣工,给草王坝村成功引来了清冽的泉水,乡亲们用我的名字给这条水渠命名为“大发渠”。“大发渠”引来了清水,也给乡亲们引来了希望。

    前前后后算起来,修这条水渠用了36年之久。36年间,修水渠的事情几经挫折,几经反复,我咬着牙挺过来了,我没有哭。如今水渠修通了,清水来了,看着汩汩清泉,从没有流过泪的我失声痛哭,修水渠的艰辛与不易、在修渠期间因病去世的女儿和孙子(给我们老两口准备的棺材,竟给了两个可怜的孩子)……36年的酸甜苦辣瞬间涌上心头,化做泪水喷涌而出。有人说,最好的时光在路上。我人生最好的时光在修水渠上,最大的乐趣也在修水渠上。

    除了修渠之外,我还有另外一个心愿:想到贵州省委大院去看看五星红旗。平正仡佬族乡原党委书记张文富曾问我:“渠修好了,你还有什么愿望?”我想了想,说:“我从来没去过省城,想去看看”。2014年冬天一个滴水成冰的日子里,我来到了省委大院门口,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驻足凝望许久,心潮澎湃。

    没想到的是,党和政府因为我做了一点小事,竟然给了我很多很高的荣誉,从省市一级到国家级的荣誉都给了我,特别是还让我实现了更大的、意料之外的愿望——来到了首都北京,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。2018年8月,我又一次来到北京。这次,我是来参加以我为人物原型的电影《天渠》在全国政协礼堂的首映礼。

    今年我83岁了,党龄已满60年,引水、修路、通电,我曾经的誓言一一变为了现实。有人劝我,说你年纪大了,心愿都已了啦,可以休息了。但我认为自己不能歇下来,我要继续为乡亲们做事。在央视播出的“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”颁奖典礼上,主持人白岩松问我:“你打算干到90岁还是100岁?”我回答说:“活一天就干一天!”

    2018年初,我当选为贵州省人大代表,我是这届贵州省人大代表中年龄最大的,但我做起事来的认真劲儿一点不输年轻人。第一次参会,我就带来了三份建议:一、希望播州到遵义的高速公路能在我的家乡开一个出入口,让高速公路连通村里,让村民出行更便利,也让更多的人到村里来旅游,带动村民致富。二、希望政府能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,保障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。三、希望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帮扶力度,真正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排忧解难。三条建议,关注的都是基层百姓、家乡群众。我是一名老党员,也是一名新代表。未来五年,我将努力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,当好人民的代言人,为老百姓发声,替老百姓解忧。

    从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到“一举成名天下知”,每天来“大发渠”参观的人络绎不绝,人们沿着“大发渠”的汩汩清流边走边看,山腰上的云雾若隐若现,水渠像一条玉带环绕其间,草王坝村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。草王坝变了,它成了大山深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示范,一个靠艰苦奋斗、顽强苦干而改变落后面貌、而脱贫的先进典型。昔日的草王坝,如今已更名为团结村,乡亲们正铆足干劲,把发展产业的主攻方向确定为农业和旅游,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,奋进在脱贫攻坚的路上。

    现在,我还是一名红色宣讲员,每天主要的任务是接待来访,给同志们上党课,讲修渠的故事,接受采访、录制节目、参加公益活动等,忙得不亦乐乎,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。大家提醒我注意身体,劝我上党课少讲几句。我觉得,参观的人大老远来,而且大多是年轻党员,不能随便讲几句,我必须认认真真地讲,讲我们的奋斗故事。党课结束后,我会带领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: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……。

    誓言坚定如山,将激励着我们在进一步建设美丽家乡、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奋发有为。